close

孩子們的手就是智慧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摘錄自:5歲決定孩子一生的學習力

『手,是人體外部的腦』

康德(Immanuel Kant)德國哲學家

 

『手是天才。』

安秉煜 韓國崇實大學名譽教授

 

用手,頭腦會變聰明

雙手有54塊骨頭,人體一共有200多骨頭,其中四分之一都在手裡。整體上看手的大小,也不過是身體的幾十分之一,這意味著在身體上手的功能非常重要。

 

手上有很多骨頭,因此我們可以自由自在、多方向的運用手。

 

康德說過:『手是人體外部的腦。」透過一項簡單的實驗,我們就可以理解這句話的涵義。在毛筆蘸上墨水後,用手寫字,然後再用嘴咬著毛筆寫字,之後再用腳趾夾住毛筆寫字,然後比較一下三種不同的情況,寫出來的字美醜有所不同,但其字體幾乎是一樣的。因為字雖然是用手寫,但是控其行為的是腦,腦在中央控制中心操控運動神經,所以工作的其實不是手,而是腦。

 

那麼「手很巧」是什麼意思呢?那就是頭腦聰明的意思。手巧的人中沒有笨的人,頭腦笨就無法靈活地使用雙手。有句話是這麼說的:『手巧就會挨餓』因為以前技師沒有受到優待,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傳言;然而現在只要懂得技術,就絕不會吃不飽。

 

技師或設計師只要一次案子成功,就能賺一大筆錢,而且還能獲得名聲。很多家庭都想讓孩子讀法律系,培養孩子成為律師,或者讓孩子讀MBA,成為經營者,這真是讓人無法理解。因為有那種能力的話,與其研讀那些,為什麼不把孩子送到專攻設計的學校呢?那樣的話,所學到的技能才能保障一生。

 

有一項重要的研究顯示,手占據頭腦很大的比重。根據加拿大的大腦生理學家潘菲爾德(Wilder Penfield)博士所指出,控制手運動的大腦,占據了大腦領域表面積的四分之一,儘管手的面積不大,但是在腦中所占的比率卻非常龐大。

 

如果用手做各種事情,如玩玩具、組裝科學教材、摺紙、烹飪、畫畫、寫字、彈樂器、做陶瓷工藝、刺鍵、織毛衣、手工藝、製作家具、設計等,都有助於靈活與手有關的中樞神經系統。換句話說,就是用手的過程中,整個腦都會被靈活化,因此頭腦會愈來愈聰明;相反的,光看書不動手的話,大腦也會隨之變得遲鈍。

 

創造性的工作,不動手去做的話是沒有任何結果的。聖經紀錄著太初上帝製造天地時,『以自已的形象,製造了人類』。要想創造,就要製作;要製作,就要動手。現在有很多小孩經常拿著玩具玩;但50-60歲的人,在他們年經時,玩具都是用自已的雙手親手製造的,如滑冰、足球、笛子、飛機模型、畫片、毽子、鐵環等都是親手做的。當然,這並不表示現在的孩子必須要親自用手製作玩具,我們還有其他的方法

 

那就是讓孩子在家裡幫助媽媽做家事。例如剝花生殼、洗碗、打掃、丟垃圾,以及製作簡單的日用品、用廢食用油做肥皂、鏽釦子、縫襪子、製作相框、摺紙等,都是很好的方法,試著做烹飪也非常有用。很少有像料理這種極具創造性的工作,用同一種材料可以製作各式各樣不同的料理,這就是烹飪。

 

樂器的演奏,有一點是非常有益於孩子的,那就是鋼琴家的記憶力,在世界各個專業職業當中是最厲害的。

 

有一位作家曾數過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中所收錄的音符數,奏鳴曲的32曲中,平均音符數是7000個。要想演奏一個樂曲,至少要記住7000個樂符,而且還要計算音符的位置(鍵盤的位置)、彈奏時的力氣(p,pp,f,ff等)、長度(時間)。假設在一場演奏會裡,演奏5首樂曲,那麼那天要掌握的音符數約有3萬5000個,更讓人驚嘆的是,演奏家們在演奏時幾乎都不見樂譜,因為他用大腦全記住了,是不是很偉大?手就是這樣嘗握著如此多的音符。

 

手是偉大的記憶體,但實際上,在進行記憶的並不是手,而是腦,在腦中記慞著音符,這意味著手和腦是同屬在一起。不善於動手的小孩是無法做出創造性的工作,『手是天才』這句話一點都沒錯。

 

用腦記住的東西很容易忘記,但是用手記住的卻很難忘記,我們一定要充份利用這一點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oachnian 的頭像
    coachnian

    喬智創意機器人專業教學

    coachn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